浙江富润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位于诸暨市城西工业开发区富润纺科基地内,以生产中高档全毛、毛涤、棉型、丝麻精纺面料的织造、染整后加工生产和贸易为主。公司现有员工600余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00余人,党员50多名。公司倡导“敬业、勤业、创业”的精神,以“技改促效益,管理促提高”为经营方针,运用现代化生产管理手段,提高产品质量。公司生产的“富润”牌精纺呢绒产品是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技术中心,现有国家专利10项,国家重点新产品5只,多项技术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先后完成国家级火炬计划和省级技术创新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是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等行业制服面料的定点生产企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的《军服管理条例》,同时也为了企业自身转型升级,做到军民融合式发展。2009年3月,公司与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废旧纺织品高值化回收利用的研究试制工作。公司投资6000多万元,成立了控股子公司“浙江富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项目于2009年4月开始调研试制,经过几年的艰苦探索,目前年产3000吨纯涤纶生产线正在试生产之中。该项目被列入国务院资源综合利用发展规划、国家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承担了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国家创新基金等项目,国家发改委“双百工程”正在审议过程之中。
公司董事长应叶华是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百名岗位建功标兵、浙江省巾帼建功示范标兵,是绍兴市第五届、六届人大代表,诸暨市优秀共产党员。
一、低调务实,作风严实
公司董事长应叶华同志是一位毛纺行业的老兵,一直耕耘在毛纺战线,从原来的诸暨毛纺厂到富润集团华发精纺呢绒厂,再到现在的浙江富润纺织有限公司,为了事业,她一心扑在工作上,工作作风朴实无华、雷厉风行,充分体现出共产党员认真敬业、忠诚于党的事业、忠诚于国有资产、忠诚于富润的事业的优秀品质。
以应叶华同志为首的富润纺织公司领导班子经过长期的锤炼,是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过强、工作作风严谨的高素质团队。“打铁先要自身硬”,班子成员落实工作讲究效率,处理事务不等、不拖沓,树立了低调、厚道、务实的工作作风,经常深入一线车间班组,帮助解生产技术问题,遇到岗位上缺少人手时,主动顶班,甘于奉献,成为职工的贴心人。公司管理层大多是工作二、三十多年的老员工,都是车间、班组的技术骨干,面对社会上丰富多彩的诱惑,他们舍不得离开这个把员工当作主人的大家庭。公司关心职工,建立起各项民主管理制度。被命名为绍兴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先进职工之家。公司对外来员工同样包容,从吃、住、行各方面处处关照,遇到春节等节假日,公司优先安排放假,搞好节日活动。许多员工已在诸暨安家,安心在公司创业,共建和谐企业。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加上稳定的职工队伍,使公司的产品质量得到了极大的保障,有力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二、精益求精,精细管理
走进公司的生产现场,车间宽畅明亮,机器设备井然有序,机物料摆放整洁,窗明台净,地上没有一丝杂物和积尘。员工统一着装,给人的感受不是走进了纺织企业的生产现场,而是走进了商业场所。生产现场的管理情况正是富润纺织公司执行5S精细化管理的效果缩影,公司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内部管理制度,创新生产经营、质量管理制度,包括生产工艺制度、现场文明生产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科技创新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等等,几乎涵盖了企业的方方面面,取得了较大成果。
1、用人制度创新。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制度,“要想有地位,就得有作为;一旦有地位,更得有作为”。企业合并时,职能部室机构臃肿,人员冗余。通过改革,将公司原先200余人的职能办公室人员,通过不断的下放精简和优胜劣汰,调整到现在的不到30人,工作效率反而大大上升。企业不断吸取新鲜血液,引进大中专生,给予机会到不同的岗位去磨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了“别人能,我为什么不能”的企业精神,在企业各个岗位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最大限度激发了每位员工的创造性。
2、考核制度创新。在制订一系列考核制度的基础上,对生产一线的主管厂长实行单独考核,奖罚分明,让厂长模拟经营自己的企业,对于经济指标好的厂进行重奖,对于亏损的厂也要承担亏损的损失。一方面锻炼培养了各厂厂长的工作能力,不管是质量、工艺、财务等方面均可以独当一面,更分清了责权利,为今后企业更大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厂长及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轰轰烈烈的工作热潮。
3、营销制度创新。订单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如果没有订单,企业就无法生存,而订单要靠销售人员的努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到,没有一个能激励销售人员的制度,那么也就会失去订单,推动企业的生存力。公司对销售制度进行大胆改革,让有订单的销售人员先富起来,同时对新的销售人员制订特殊政策,以吸引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到销售队伍。销售人员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销售人员,树立“不仅要销售产品,而且要销售企业”的理念。正因为在销售制度上的创新,使得一批高素质的外贸营销人才加入到企业,极大地拓展了外贸市场,公司的外贸业务量从占总量的20%提升到90%以上。极大多数订单都是与国外终端客户直接联系洽谈,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销售成本,提高了竞争力。近几年,公司又开拓销路,积极承接行业面料生产任务,实现内外销并驾齐驱。
三、产品开发,赢得市场
如果说订单是企业的生命,那么产品的开发就是订单的基础。一个好的激励机制,可以充分调动产品开发人员的积极性,不断吸引优秀的开发人员。公司打破常规,对于开发出优秀产品的人员,根据市场销量进行提成奖励,同时对产品开发获得各级部门表彰的,也视情给予重奖。产品开发人员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使公司的产品开发走在了全行业的前列,特别是在原料多样化方面更是在同行里面有良好的口碑。凭着产品的新颖性、多样化,公司的订单逐年增加,真正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面对纺织市场外部市场滑坡,内部各种生产成本不断上涨,传统的纺织企业要生存,必须要改变过去单一以价格竞争的发展模式。纺织产品对外贸的依存度很高,欧美等国的经济危机对订单数量造成了较大的冲击,面对困境,公司领导班子经营思路清晰,坚信“只有不好的产品,没有不好的市场”,立足于产品和工艺技术创新,坚持一贯“别人能的我们一定能,别人不能的我们也要能”的产品开发理念,以“高、精、尖”产品参与市场竞争。针对相对形势较好的日本市场,开发出高难度的特黑产品、涤纶长丝产品,产品的生产技术在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而且产品质量稳定,获得了一向以对产品苛刻闻名的日本客户的好评。针对近年来市场光亮产品的流行趋势,公司组织技术人员不断攻关,凭借自身的力量,开发出独特的光亮产品,不仅光泽亮丽持久,而且手感滑糯,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订单纷至沓来。正因为如此,公司面临严峻的市场形势,把多年扎实的基础转化为发展的实力,借势发挥,借机发力,做强做大。
四、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社会效益,近年来,公司在环保管理方面不断创新。2004年,公司在绍兴市第一家通过清洁生产审核,2005年并评为浙江省清洁生产阶段性成果企业,2007年并评为绍兴市环境友好企业,2012年被评为浙江省绿色企业,获诸暨市环境保护奖,2013年被评为浙江省第二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在取得各种荣誉的同时,公司更加注重环保,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造创新,2004年,公司投资近500万元,引进意大利的进口后整理设备,减少蒸汽、水的使用量;2007年公司投资300万元引进德国烧毛机,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液化气的使用量; 2008年实施节能降耗项目,引进进口的剪毛机、余热回用系统、绿色照明系统等,节约能资源。2010年,公司利用搬迁到新厂的时机,整体策划,实施了系统性的节能技改项目,使公司的节能减排工作得到深化。2013年按照浙江省纺织印染行业58条整治的要求,公司投入200多万元,先后完成明沟明管、三级计量、初期雨水收集池、雨污分流等改造,在诸暨市第一家通过验收。
2009年,富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开始启动“废旧军服回收利用项目”。该项目对于推进资源节约和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公司与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四川大学等联合攻关,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建成了年产3000吨纯涤纶废旧军服再生切片的中试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几年来,纺织公司和富源公司管理层秉承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企业使命感,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从一次次的技术难题中逐渐解破,从一次次的失利彷惶中树立信心,获得了部队、各级政府部门,以及集团、公司员工的支持和理解。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专门听取接见公司领导,听取废旧军服回收利用项目的情况汇报并予以鼓励赞扬。去年10月份,国家发展委副主任解振华又亲临项目现场,对企业为此付出和项目进展表示高度赞赏并出台鼓励政策。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中国纺织报》等多家媒体节目专题报道富润纺织公司实施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的情况,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推动着传统纺织向绿色纺织的转型。通过此项目的实施,给企业带来跳跃式的发展。富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被授予“全国纺织再生纤维高值化开发利用实验基地”。
五、勤俭办企,以人为本
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市场形势,公司党总支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咬定目标不放松,克服困难共奋进。2010年公司开始整体搬迁进入城西纺织工业园,为做到搬迁、生产两不误,公司党总支全力做好协同工作。动员全体职工边搬迁边投产使用,并做好维修、清洁、保养等整车工作,部分办公室人员、管理骨干为配合生产搬迁到新厂办公,以身作则,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地工作,确保订单按时出货。员工发扬自力更生的优良作风,自己动手制作厂区停车棚,种植花草树木,为企业最大限度节约开支。党组织还积极配合做好后勤、保障等工作,高度重视生产安全、经营安全和职工安全,安排好车辆接送职工上下班,并给以摩托车、电瓶车代步的职工发放安全帽,保障职工上下班交通安全。
公司在以应叶华董事长为首的班子团队强有力的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以企为家,发扬主人翁的态度,目标一致,思想一致,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在生产经营上以市场开拓为龙头,通过强化服务理念,提升竞争软实力;通过开发新产品,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拓展市场空间;全面实施精细化的管理,创新基础管理,吸纳专业人才;抓住有利时机,实施技术改造,承接废旧军服回收项目;遇到技术难关,不抛弃、不放弃,群策群力,攻艰克难;形成“敬业、勤业、创业”的企业精神,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行业探索资源再生利用排头兵。
公司以人为本,依靠职工办企业,构建尊重职工、理解职工、关心职工的和谐氛围,使员工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真正体现了集团倡导的“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办好企业让职工有个依靠”的理念,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身边的好典型。